服务热线
国内 ESG 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理念得到了公众普遍的与认同。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6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版,首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企业ESG表现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而社会公众的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盈利价值。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调查统计,有87%的投资机构对ESG投资有所关注。但相比国外各组织及机构对ESG评价体系取得的颇多研究成果而言,我国国内对ESG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本文从ESG评价体系出发探讨发展中的缺点并就我国ESG评价体系发展给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构建我国ESG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ESG;评价体系;公司治理
1.引言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也是目前国际社会衡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关于ESG准则与公司金融表现评价的研究就已开始,且以国外学者及投资者为主。但直到如今,ESG的依然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大多数国家、市场主体以及评级机构的ESG指引,其大体的评价范围是相同的,在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方面大体一致,在细分领域存在差别。
2.国内ESG评价体系发展现状
ESG评价体系主要由ESG信息披露原则及指引、ESG企业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三个部分组成。其中,ESG信息披露原则及指引是前提条件,ESG企业绩效评级是具体表现,而ESG投资指引是基于两者的具体实践。
随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不断铺开,建立一个ESG评价产品的尝试也一直在火热的开展之中。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ESG评级机构有中财绿金院、商道融绿、OWL以及社投盟等。但各个评级机构大部分都没有对此进行披露,可以说尚处于商业机密阶段。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考察范围的扩大,ESG评价体系肯定会更加全面,进而得到更完善的结果。这一点也在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评级机构的考察范围数量中得以体现。《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中总结了在投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指引、全球评级公司的ESG评级信息和国际交易所发布的ESG指引,归纳了ESG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由于国情差异,除国际普遍采用的因素外,我国还纳入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特色化指标。表1列举了ESG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
ESG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
环境: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政策、废物污染及管理政策、能源使用/ 消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政策、生物多样性、 合规性、员工环境意识、绿色采购政策、节能减排措施、环境成本 核算、绿色技术等;
社会责任:性别及性别平衡政策、人权政策及违反情况、社团(或社区)、健 康安全、管理培训、劳动规范、产品责任、职业健康安全、产品质 量、供应链责任管理、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及其他等;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贪污受贿政策、反不公平竞争、风险管理、税收透明、 公平的劳动实践、道德行为准则、合规性、董事会独立性及多样 性、组织结构、投资者关系等
评价方面多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方式,数据来源包括公司公开披露信息、政府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等,部分还设定了负向指标。此外对于指标权重,绝大多数评级机构都采取简单平均权重,这也是由规定披露指引就存在一定的权重所导致。据商道融绿《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数据,2021年以来,共有109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ESG报告,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25.3%,其中有641家沪市上市公司,451家深市上市公司。数据相当于是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最基础的企业的数据披露之后,才可以进行再加工和分析。目前,我国尚未针对ESG体系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除香港联合交易所于2012年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及近几年补充指引外,也没有市场机构出台具体指引。
3.当前ESG评价体系发展的不足
3.1对ESG理念的定义认识不足
国内目前对ESG没有统一权威定义。各机构、组织从各自角度出发,对ESG 内涵提出不同的界定,甚至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概念都不尽相同。例如,有评级机构在ESG评价体系之外还考虑经济因素,或者单独对E、S和G某方面进行评级,并将此作为企业责任投资或绿色发展的评级结果。我国有些研究认为企业公司治理包含了企业在环境、社会方面的发展责任,有些研究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企业公司治理和环境责任,缺少对ESG体系的整体研究。尚无清晰界定使得我国ESG投资产品存在“漂绿”的操作空间,有可能导致ESG投资决策失误,使投资目的和投资风险不相匹配,形成困境。
3.2对ESG评价体系缺乏独立性
国内对企业ESG的评级过程均不够透明,缺乏独立性,导致结果存在偏差。绝大多数评级机构将评级方法的细节作为商业机密,仅公布有限信息。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难以准确评价结果。同时,ESG评级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被评级公司的披露意愿影响评级结果。许多评级机构开展ESG评级目的之一是拓展业务,也会为被评级公司提供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等咨询服务,因此导致评级结果出现偏差。我国虽然有较多机构和组织推出自己的ESG报告,但市场认可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我国缺少数据积累基础,缺乏连续性跟踪研究,导致同一研究缺少自身可比性,尤其发展时间太短不能印证评级结果合理性。中国亟待构建系统科学实用性与可行性兼具的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
4、构建ESG评价体系的建议
4.1健全和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
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所处环境以及政府、社会和人民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具有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某一行业或地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协同性,以此降低ESG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阻碍;制定强制性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要求,提高本土ESG评级机构的评价质量,确保企业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安全。
同时,我们要在全球资本市场里找到求同存异的共识,推动资本全球配置,让投资者不管其资本配置到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都有ESG基本准则可以遵循。若国内公司也采用国际视野ESG评级体系进行信息披露,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司进入全球投资视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连接。
4.2强化ESG评价结果落实
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价,是为了综合评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科学决策。但就公司而言,评价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ESG评价从环境、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三个层面做到自我反思,查缺补漏,将经营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进而通过践行ESG理念不断地完善公司自身,增强公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1]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4):95-111.
[2]中国工商银行与清华大学“绿色带路”项目联合课题组.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研究[J].金融论坛,2019(6):3-17.
[3]袁家海,郭宇.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开发与分值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8(5):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