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1月30日,《首届武汉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由长报集团联合市国资委、市社科院、市工商联成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课题组,对武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金蜜蜂智库作为专业技术支持机构,共同促进武汉市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推动武汉市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为全面了解武汉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传播情况,课题组面向在汉大型央企、省市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及中小企业,涉及高科技、金融、汽车、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商贸、旅游、医药、日化、能源、纺织、机械等十余个行业共40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56份。并通过企业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拿出首届武汉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
(一)武汉企业经济贡献亮点纷呈
近年来,武汉市企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打响疫后重振“经济保卫战”。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16.76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起到重要作用,增加值11064.21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12.3%,占三次产业总比重的62.5%。
武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在贡献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武汉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032.67亿元,同比增长11%,上缴税费金额达到85.72亿元,并在抗击疫情、稳定生产、保障民生等方面,国有企业勇于担当,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民营企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民营企业社会贡献不断加大,2021年武汉市百强民营企业资产总额达13200亿元,同比增长36.08%,纳税总额达330.86亿元,同比增长10.78%,吸纳49.18万人就业,成为“六稳”“六保”的生力军。
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截至2022年9月,武汉市累计A股上市公司73家,同比增长4.3%,为武汉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资本市场力量。
(二)武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征突出
总体来看,武汉市企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武汉市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作出重要贡献。重点集中在六个方面:
响应政府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同频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出台,为武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武汉市企业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将服务发展战略视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牢牢把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为武汉带来的重大机遇,把国家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将交通运输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国之所需、民之所盼落实到业务实践中。
重视产品服务质量,携手客户共创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客户责任是企业作为市场化主体,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不少企业积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标准,探索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改善质量基础设施等工作。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贡献“双碳”目标实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武汉市企业积极挖掘主业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契合点,打造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等绿色产品与服务,并坚持将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实践融入业务运营过程中,并面向社会公众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助力员工共同成长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受访企业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保障员工平等就业、薪酬分配、民主沟通等基本权益,加强人才素质培养与晋升发展,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加大困难员工帮扶。
促进开放合作共赢,协同营造产业生态圈
当前我国产业链承受国内外双重压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加速“开放、共享”,推动产业链的纵向合作与横向融合,最终实现行业共赢。
武汉市企业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合作交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共享发展经验、共促优势互补,重视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实现共同持续发展,构建更具包容性、更加灵活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圈。
发扬企业公民精神,用温情回馈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受访企业深知“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理念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事业,参与建设基础设施,帮助提升医疗、教育、就业等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参与抗疫志愿活动、倾力救助孤贫病患儿童等。
(三)不足:企业履责领域有局限,传播力不够
课题组调研发现,武汉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科学的指导、相适应的组织保障,责任领域较局限、责任传播力度不足等问题,亟待改善。
在356家受访企业中,有接近15%的企业存在“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公益慈善、就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粗浅认识,仅有18%的企业配备专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不少受调企业对环保管理、气候变化、责任投资等关注度不高。
此外,仅14%的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报告”,而且缺乏对战略与治理、规划计划、综合效益数据等社会责任信息的深度披露。
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企业相比,武汉市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积极性不够高,2021年武汉市仅24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企业发布均超过100份,北京企业年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将近300份。
出现以上不足的原因,课题组认为主要是企业自主性动力不足、外部约束监督缺位等。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内涵、履责路径等方面缺乏深刻认识,未充分意识到履责有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创造经济效益、提升品牌形象等作用。
此外,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强制性的规范要求,社会组织的监管职能也尚未有效发挥,难以调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四) 建议:多头并举提升武汉企业履责水平
政府层面:加强企业履责引导与规范
政府部门具备监督审核、政策引导的优势,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引,结合武汉市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做出明确要求,形成规范性指导。近年来,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多地出台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有力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发挥履责的示范引领作用。
机构层面:撬动更多企业达成履责共识
邀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媒体、咨询机构等不同机构参与,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更多企业投身社会责任事业。例如,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在政府部门、协会及社会各界的指导和支持下,连续举办10余届陕西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为当地企业社会责任开创良好局面。
以社会责任专项活动,或企业家精神、品牌影响力等相关主题联合活动,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专题培训,走进企业活动等形式,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企业层面:强化社会责任系统性管理
准确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加强社会责任文化宣贯引导,让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行动自觉。例如,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工作,推动系统内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授予了40个单位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称号,连续8年推动市、县级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根植工作,评选出1300余个重点项目。
还可制定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领导机构,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实际,努力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