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服务热线

151-9001-1707

行业新闻

ESG年度十大事件:面对气候问题,前进还是倒退?
发布时间:2023-01-07 浏览:150

当今年2月战火在乌克兰开始蔓延时,对于ESG的热情仿佛也在春天来临之际陷入停滞。


战争还未结束,但其引发的能源危机、粮食安全还有通货膨胀等问题,让全球陷入动荡。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急剧上升的生活成本和想要温暖过冬的愿望,重新提醒着人们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欧美企业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战争开始后的1个月,已经有400家跨国企业撤离或者冻结在俄罗斯的业务。ESG和军火商这两个看起来水火不相容的词语竟也引起争议。摩根大通ESG股票研究联席主管Jean-Xavier Hecker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ESG面临着关键时刻,有人认为武器可以成为捍卫民主的工具,有人认为在本质上枪炮应该为死去的人负责。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截止12月5日,全球新发行的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和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销售额约为6350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30%,远远低于2021年全年约9100亿美元的发行量。2022年ESG基金的表现也并不令人满意,今年资产规模最大的10只ESG基金都出现了两位数亏损,Refining Lipper数据显示今年ESG基金管理的总净资产下降了 29%。


全球出现的气候行动的倒退、反ESG浪潮、信息披露仍不统一等问题都让投资者今年对ESG抱持着谨慎的态度,持续出现的洗绿事件也让人们质疑:ESG是真的想要拯救地球,还是夸大其词趁机捞金?


但事情也许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坏。国际能源署12月6日发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显示,受能源危机推动,各国可再生能源安装明显提速。报告预计,2022年至2027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吉瓦,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忘记,反而因为能源危机而提速发展。


同时,各国也在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新规,计划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风险评估;同月,ISSB发布两份征求意见稿,明确可持续及气候相关信息披露,预计2023年可以出台;今年11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扩大报告义务的主体范围,预计有50000家公司将承担报告义务。


在中国,绿色金融债券在2022年有明显的发展。有媒体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券合计规模达3579.37亿元,相比去年全年大幅增长276.6%。


以下是界面新闻盘点的2022年度十大ESG事件,ESG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有人认为还做得不够,有人却觉得管得太多,在博弈状态下,明年ESG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还需拭目以待:


事件一:生态环境部公布一批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例


事件:2022年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公开了中碳能投等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这四家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和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将在全国继续开展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影响: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中国全国碳市场运行近一年半,目前遵照的还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未出台,碳排放交易数据质量管理将是《条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ESG”的第一个字母,“环境”是关键一环,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发展,日后纳入的行业会越来越多,不论是企业的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加强数据的搜集和核算,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事件二:美国证交会公布新规,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风险评估


事件:今年3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公布了一项拟议规定,除了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财务及面临风险的数据信息之外,在美国SEC注册的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还需提供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的相关信息。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对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和相关风险管理过程、气候相关事件对上市公司综合财务报表的项目的影响等。


影响:SEC的气候信披提议不仅包含关键的量化指标,即碳排放量和浓度,也涉及到了对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要求,以及企业为应对气候风险和利用气候相关机会所制定的策略。对于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将加速其提高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透明度,帮助企业重视气候风险。提议同样对审计机构提出了要求,要求相关审计机构具有包括财务、内控、气候等跨领域的审计和鉴证综合能力。


事件三:ISSB发布两份征求意见稿,明确可持续及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事件:2022年3月31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一份是可持续相关信息的一般披露要求,另一份则聚焦在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上。这之后,ISSB不断推出新的措施。今年12月,ISSB宣布了一系列支持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披露的指南和减免措施。12月29日,IFRS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将在北京设立ISSB办公室,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开业。


影响:标准披露的一致性至关重要。ISSB在COP27期间宣布,其正在与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合作,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商定一个框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标准的互操作性,并在关键气候披露方面保持一致。此外,ISSB还和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展开合作,CDP将把IFRS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纳入其全球环境披露平台,这意味着CDP的17000多名自愿成员将在2024年的披露周期中披露符合IFRS标准的气候数据。


事件四:国资委印发工作方案,促进央企上市公司ESG发展


事件:2022年5月27日,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统筹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方案》还提到,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影响:央企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国资委成立了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表示要突出抓好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根据《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2)》,2022年,61%的央企上市公司明确了ESG工作主管部门,较上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此外,97.4%的央企上市公司已开展ESG重大议题识别,超八成参与或自行组织ESG培训,均较2021年明显上升。


事件五:由于违反《数据安全法》等,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


事件:2022年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网信办表示,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影响:隐私和数据安全在企业ESG评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议题不仅是联交所的ESG披露要求,也是主流国际ESG评级机构关注议题,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中关注度尤甚。近几年,中国陆续出台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2022年2月1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开始实施;今年9月1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开始实施。


事件六:COP27在埃及落幕,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


事件:2022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落下帷幕,大会结束时发布了《沙姆沙伊赫实施方案》(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并且决定建立和运作损失和损害基金,以帮助极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大会期间,联合国任命的高级别专家组公布了一份报告,提到目前存在的净零排放承诺以及洗绿行为,有可能破坏已有的气候行动。专家组呼吁非国家实体承诺立即减少其价值链中的绝对排放量,并及时披露进展报告,需具真实性和可比性。


影响:以“落实”为主题的COP27,在能源、粮食危机发酵的2022年,让人并没有提前抱太高的期望。但在会议的最后一天,COP27还是达成了突破性协议,为遭受气候灾害严重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这不仅仅是各国政府层面需要做的事情,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预计每年至少需要4-6万亿美元的投资,该数额的投资需要对金融系统和程序进行改造,让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和其他金融行为者都参与进来。


事件七:欧盟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


事件:2022年11月2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CSRD扩大了报告义务的主体范围,报告要求更为详细,欧盟还要求对报告披露信息进行审计。CSRD要求公司不在单独的报告中披露ESG指标,而是在公司管理报告中单列一部分,从而将可持续信息和其他财务信息融入到一份文件,以便欧盟维护CSRD披露数据库。


影响: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大约有50000家公司将承担CSRD的报告义务。对于非欧盟企业,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且在欧盟境内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净营业额超过4000万欧元的企业也属于CSRD披露义务范围内。CSRD生效意味着公司很快就需要披露有关可持续性事项的详细信息,不同于以往的单一重要性原则,CSRD基于双重重要性原则,不仅要求公司披露哪些可持续性风险和机会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要求披露公司本身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事件八:美国反ESG浪潮兴起,资管公司退出净零倡议


事件:12月8日,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领航(Vanguard)宣布将退出气候投资联盟净零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NZAM)。该倡议于2020年底启动,旨在鼓励基金公司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在此之前,佛罗里达州宣布其财政部将撤回由贝莱德负责管理的20亿美元资金,指责贝莱德过于专注ESG,而不是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证交会还面临着缩减气候相关财务披露计划的压力。


影响:美国国内反对ESG的声音今年一直存在。例如,今年7月,总部位于纽约的 Tidal ETF Trust寻求上市一只名为“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的ETF,该ETF在投资过程中会排除那些“因强调政治活动和社会议程而牺牲了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公司,被认为是一款站在ESG投资对立面的基金产品。美国共和党给ESG活动造成了阻力,作为许多跨国公司的聚集地,美国监管层面的ESG动向影响深远。


事件九:中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监管约束


事件:在2022年12月10日举办的上海外滩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发言表示,逐步由自愿走向强制,是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宣昌能提到,我国金融机构资产中,高碳行业信贷资产占比较高,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会对财富格局和资产管理行业影响重大。一些金融机构过快退出化石能源等高碳资产,将增加转型风险;如果过慢退出高碳资产,既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样也会加大金融风险,监管机构应不断提升绿色金融能力水平,支持经济有序低碳转型。


影响:今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同月,人民银行与欧委会相关部门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及更新版。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标准完善和强化监管,给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参考。


事件十: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通过,欧盟碳关税将从2026年正式开始


事件:2022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议员和欧盟各国政府同意改革欧盟碳市场(EU ETS),以进一步减少工业排放并加大对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投资。根据官网,到2030年,欧盟碳市场涵盖部门的排放量必须比2005年减少62%,并从2026年开始逐渐取消对公司的免费配额发放。作为欧盟碳市场的配套政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欧盟碳关税)将从2026年正式启动,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


影响:欧盟表示,为防止碳泄漏,CBAM将以与欧盟碳市场中免费配额逐步淘汰相同的速度实施,即2026年。到2025年,欧盟委员会将评估欧盟生产的出口到非欧盟国家的商品的碳泄漏风险,并在需要时提出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立法提案来应对这一风险。到2027年,欧盟还将建立一个单独的ETS II,用于道路运输和建筑燃料。随着欧盟碳关税提上日程,一些中国企业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来源:搜狐网 小沁谈历史)


Copyright 2022 腾象企业管理(苏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6473号-1